上海资讯网

新材料可以在低温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资源

2021-01-28 14:56   来源: 互联网    阅读次数:4937

银行,每个人都不陌生。但是你知道科学数据库吗?如果有一家银行不是钱,而是大量的数据,你知道这类银行的用途吗?


1月27日,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,发布具有国际服务能力的科学数据库平台--科学数据库。


该银行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自主开发,是一个与论文相关的数据存储平台,为论文相关数据的融合、管理、开放和共享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,为实现科研诚信、培育共享文化、加快数据流通、促进国际合作提供了平台和服务保障。


image.png


众所周知,现实生活中的银行是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。同样,科学数据库是随着科学数据的逐渐增加而产生的。信息技术和科学研究的交互融合导致了数据量的迅速增长,促成了第四种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范式的到来,数据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基本动力。将数据存入科学数据库可以确保数据安全,促进数据流,提高数据收入。


研究人员可以在数据库中存储和发布他们收集和整理的科学数据,收集散落在个人和集体中的数据资源,通过吸收"数据存款"、"把小额钱变成大钱、把死钱变成活的钱",使人们更容易找到、访问、互操作和重用。同时,在学术论文提交之前,研究人员也可以将论文数据上传到科学数据库。


科学数据库于2015年开始提供在线服务,为新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模式提供科学数据共享和交流保障。科学数据库自成立以来,就十分重视与众多学术期刊密切合作,探索我国"论文+相关数据"在实践中的生态建设,重点是促进国内论文相关数据的公开共享,加快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内部流通,促进数据的重用,实现数据价值重构,避免不必要的科研经费浪费。它有助于净化中国的科研环境,培育共同的文化。


中科院科学通信局局长周德进在记者招待会上说,在整个国际学术出版业中,"论文+相关数据"联合出版的新生态已经悄然到来,科学数据出版"进入了越来越多科学家的视野,科学数据库等平台的建设,积极推动了中科院内外科学数据成果的公布和公开共享。

责任编辑:无量渡口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上海资讯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

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,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