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资讯网

开化:奔向文旅融合的星辰大海

2022-05-27 09:38   来源: 互联网    阅读次数:5256

 

自浙江省旅游业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行动启动以来,开化县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契机,从“吃住行游购娱”旅游六要素入手,积极开展旅游业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工作。以旅游业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全面加快开化旅游高质量发展,既是补齐短板、做强长板的关键之举,也是打造样板、成为标板的创新之策。在开化这条顺势而为、笃定信念、大胆创新的进取之路上,我们看到了信心、耐心和恒心,也看到了路径、方法和成效。

 图片12.png

开化钱江源国家公园

 

擦亮环境原色

 

  “跳出当地看当地”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,更好地谋划当地发展,走出一条创新之路。无论是“绣花功夫”,还是“沉下心去、细心打磨”,需要的是“跳出开化看开化”的视野和胸怀。

 

  在这片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源头文化、红色文化、非遗文化等诸多文化多元交织,积蓄形成一股生生不息的持久发展之力。这里有挖不尽的文化“宝藏”,是作家莫言眼中的“神仙境地”。

 

  向原生态要魅力。开化擦亮环境原色,实现路边、山边、水边绿化、洁化、美化,让群众可“席地而坐”,可“悦心而游”;守护历史底色,古镇、古桥、古树、古塔……以历史文化为脉络,振兴千年古城;擦亮景点成色,凸显当地特色,打造一个个辨识程度高、文化特色明、主题形象佳的景观节点。

 

  文旅产业发展是有规律的迷宫,尤其是在旅游业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工作中,要有细浪冲沙的定力。开化把心思放在了重塑内涵和建立标准上。

 

  紧扣全民旅游时代新需求,推出旅游产业提升规范,开化通过旅游业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提升品位格调、服务环境,标准化打造全域旅游精品。

 

  比如,开展旅游饭店(等级民宿)“互看互学互比”服务品质提升行动,培育了一支爱岗敬业、技能精湛的从业队伍,借鉴和摸索出一套好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。

 

  比如,实施服务标准化提升行动,特别是推出以开化清水鱼、青蛳等“开化十碗”为引领,率先在全国发布《开化菜》制配地方标准,建立菜品全链条烹饪和经营管理标准体系,擦亮开化美食金名片,提高游客体验感和幸福感。

 

  又比如,推进“衢州有礼”品牌建设,真正实现了“人人都是服务员”的良好局面。

 

  瞄准未来,“微改造”要把数字化作为“重头戏”、主抓手。很多旅游问题可以向数字化要答案,开化积极布局数字新基建,利用数字化改革,将运营做细做精做实,推动软件迭代,推动硬件升级,以更高效的交互、更有质感的体验和数字化手段,提升旅游承载力和游客幸福感。

 

原生态是基础

 

  “微改造”的精髓在于一个“微”字,在于把“绣花”功夫做足。什么是“绣花”功夫?就是“善用小变化、小改造、小更新”,提升居民获得感与幸福感。真正好的产品一定是从消费者出发,最根本要能了解人心、打动人心。

 

  开化立足乡村原生态底色,通过新业态植入、提升,实现居民生活与旅游发展共赢。

 

  高田坑村以区域内原生态的山水环境为发展基础,在不影响原住村民生活的前提下,将村庄进行改造活化,打造集文创、民宿、餐饮、观星、露营、研学等旅游业态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村。高田坑村立足自身独特的“观星”资源优势,找准市场定位,在村中建立暗夜公园星空万象馆,其中包含观星露营基地、鹊桥云顶、寻星大道等景点,并计划以暗夜公园为圆心,打造华东最大的观星圣地。高田坑村以生态资源优势,破解了旅游产业发展同质化现象,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,真正通过“微改造”实现了村庄“生活、生产、生态”的三生融合。

 

 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,旅游是文化的载体。钱江之源、开化根雕、浙西革命斗争精神……红绿交融的特色文化成为开化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底气。

 

通过“绣花”功夫,开化在保留村庄原有肌理的基础上,提升乡村品质风貌,以文化传承引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。音坑乡下淤村吸纳20余名艺术家成立艺术委员会,并由10余名艺术家认领传统村巷改造工程,打造酒坊、豆腐坊、茶坊、龙坦窑等“五坊六窑”。去年“十一”期间,下淤村共接待游客4.1万人,同比增长36.1%;带动各类产业旅游经营性收入247万元,同比增长31.2%。

图片13.png


(实践案例:长虹乡高田坑村)

 

  对历史悠久、文化深厚的传统村落,开化坚持“面子不变、里子翻新”原则,收储一批老宅进行保护修复、功能提升,既维持古村落建筑风格、文化脉络,又满足现代旅居需要、功能需求。长虹乡的高田坑村收储46幢老宅,打造了集星空民宿、暗夜观星台、外星咖啡馆、静夜书吧等景点为一体的星空主题公园,将于明年年初对外开放营业。

 

关键在运营力

 

  在位于开化县华埠镇独山村的e云乡村振兴产业园,不断有旅游大巴进进出出。从开化龙顶茶、蜂蜜、中药材,到清水鱼、山茶油等农副产品,游客们可以零距离购买开化的新鲜土货。

 

  这是开化不断转变重前期、轻运营观念,通过全面提升运营能力,实现价值增值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开化结合“钱江源”区域公共品牌打造,利用已有场地,转换功能布局,实现旅游经济发展。

 

开化e云乡村振兴产业园就是开化助力农民增收、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,为开化农副产品产业发展赋能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。随着开化“两山集团”运营团队的介入以及“微改造”的进行,产业园中旅游购物街区修葺一新,钱江源农副产品展示体验馆、品牌馆及文创馆应运而生,集中销售380余种开化优质农产品及文创产品,同时配有自助书吧、饮品糕点区及可同时容纳近400人用餐的团餐区,统一命名为“钱江源品牌汇”。

图片14.png


(实践案例:开化e云乡村振兴产业园)

 

  “钱江源品牌汇”的开放,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业态,集中推广了“钱江源”区域公共品牌,成为开化本土农产品企业及农户增收创收的重要渠道。运营团队同时承担着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,在培养乡村旅游运营团队,吸引城市专业运营人才进乡村创业方面提供了支撑与保障,社会效益显著。

 

  文旅运营是一项具有创新性、专业性、复杂性的系统工程,开化充分整合现有资源、平台,着力推动文旅产业高效发展。

 

  优化运营模式。一方面,引入专业团队开发运营。与乡伴、趣村游等第三方乡村旅游运营团队合作,重新布局旅游资源。齐溪镇的龙门村与洛阳栈道公司合作,开发玻璃水滑、玻璃栈道项目,开业当月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50%以上。另一方面,成立“国村公司”提升效益。县属国资公司派团队入驻乡村,将原先社会化招租、自营的物业收回,提升联营水平。“两山集团”与音坑乡下淤村联合成立水岸公司,收回水岸经营权,深耕游船业态,对码头进行改造扩容,改善河道水质和河岸景观。

 

  盘活闲置平台。推动旅游商品运营商、国资企业“带着品牌导购平台”入驻重点街区,借力“钱江源”农特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效应,整合打造产品展示体验馆、品牌馆及文创馆等平台。“两山集团”在华埠镇独山村投入200余万元,打造集购物、体验、文创、直播、孵化培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商产业园。自2021年5月开业以来,产业园特色旅游商品、文创商品销售额突破100万元。

 

未来看生活化

 

  旅游是国民大众的异地生活方式,是一种体验经济,幸福产业。开化在精雕细琢中传承文明、延续文化,焕发出创新、创意和创业的时代活力,努力为人民群众打造更美丽的环境,塑造更美好的记忆,营造更美满的生活。

 

下淤村作为金溪桃韵景区核心区,先后荣获“中国十大最美乡村”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”等7个国家级、17个省级荣誉称号,成为开化县乡村旅游的一张金名片。下淤村的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坚持以文艺赋能,整合“碎片化”资源,有偿收储了36栋村民的土木结构老屋,以“微改造”的方式,对建筑立面、室内软装进行改造装饰,营造出主客共享的空间,这些用途各异的微空间,为艺术兴村注入了新动力和新业态。截至目前,下淤乡村未来社区共接待游客20.63万人次,旅游经营性收入达238.9万元,为乡村振兴打了一针强心剂。

图片15.png


(实践案例:音坑乡下淤村)

 

  新时代的旅游追求的是见人见物见生活,从流量经济转向IP经济,从美丽风景转向美好生活。开化通过艺术与设计赋能,助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,实现小投入高回报。

 

  “微改造”工作启动以来,大源头艺术村落按照“深处挖掘、小处植入”的要求,以村庄资源整体保护性开发与资源盘活为初心,在延续原有建筑肌理的前提下,以“自然与艺术结合地、研学游学基地、休闲养心福地、文化旅游胜地”为主题,采取“古村落保护性开发+艺术主题社区+AAA级景区”的开发模式,建设以陶艺坊、竹艺坊、根艺坊等9个公建艺术项目为主的景观节点。全力打造文化历史传承地、文创艺术品鉴区、文明和谐馨家园,重新赋予了村庄新的活力。

 

  从内在逻辑上来看,文旅融合的本质是旅行者参与旅游、创造新的旅游体验,并寻求文化认同的过程,其核心还是人。

 

  开化向生活化要活力。注重打造“没有围墙的景区”,让当地居民和游客同赏一处景,如桃溪村耕读小院50亩花园与居民生活区融为一体,湖边沙滩等旅游设施均免费向当地居民和游客开放,农民生活与游客旅游两不误,不但大幅降低运营成本,同时极大提高了项目的活力。风帆劲满,开化文旅产业进入了品质发展的新时代。


责任编辑:艾米丽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上海资讯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

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,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